工作测力计检定装置是用于校准各类测力传感器、称重仪表等设备的关键工具,其准确性直接影响被检仪器的可靠性。
相较于传统手工比对或其他简易校验手段,工作测力计检定装置具备多重技术优势:
超高精度保障:典型精度可达0.1级甚至更高(万分之一误差),满足航空航天领域严苛的质量管控需求;
高效自动化流程:一键启动全量程测试,自动完成多点校准、数据拟合及证书生成,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5倍以上;
多功能适应性强:模块化设计支持拉向/压向切换、不同接口适配(螺纹、S型钩等),兼容国内外主流品牌的传感器;
长期稳定性优异:采用大理石基座与航空铝材框架结构,有效隔绝振动干扰,连续工作时间超8000小时无需重新标定;
智能诊断功能:内置自校核程序可定期验证自身性能衰退情况,预警提示维护周期,降低突发故障风险;
数字化追溯体系:每组测试数据均绑定编码,完整存档于云端数据库,便于质量审计与历史趋势分析。
工作测力计检定装置的使用步骤:
1 准备阶段
-环境检查:确保实验室温度(通常为20±5℃)、湿度符合标准要求,避免振动和气流干扰;确认电源接地良好。
-设备连接:将被检测力计与检定装置通过专用适配器或加载机构刚性固定,保证力值传递无偏斜或间隙。
-预热稳定:开机后让系统空载运行15~30分钟,使电子元件达到热平衡状态。
-初始归零:卸载状态下调整零点,消除皮重误差(如有必要)。
2 加载程序
按规程选择分级载荷点(一般包括量程的20、40、60、80、100),逐级递增施加标准砝码或液压/气压动力源产生的已知力值。
注意:加卸载过程需平稳缓慢,防止冲击导致过载损坏;每次加载后保持恒压一段时间(如30秒),待示值稳定再记录数据。
3 数据采集与对比
实时监控被检设备的输出信号(模拟量/数字显示),并与装置的标准参考值进行比对。重点关注以下指标:
→ 线性误差(各载荷点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);
→ 重复性误差(同一载荷多次测量的一致性);
→ 滞后误差(加载/卸载曲线的差异)。
同步记录环境参数(温度、湿度)、实际施加力值、仪器读数及时间戳等信息。
4 结果判定与处理
若所有测试点均满足精度等级要求(参照JJG相关计量检定规程),则判定合格并出具证书;否则需调试维修后复检。
对不合格项进行分析,可能原因包括机械磨损、传感器老化或电路漂移等。